因为巴萨那边满城风(fei)雨(zao),赛季总结系列停更了很久。本期回归,来看拜仁。
先给大家讲一个经历:19-20赛季打了没几轮,编辑找我约一篇拜仁的稿子。那阵子忙于论文修改,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遂问编辑“为什么突然要我写拜仁?”答曰:“你自己看看吧。”
于是扫了一眼积分榜,回了两个字“我太阳”。
当时拜仁在科瓦奇的带领下,算得上摇摇欲坠了。
当然最后那篇稿子还是没有写。等到我第二次系统关注拜仁,整理德甲数据的时候,他们已经是欧冠冠军了。
所以,拜仁在这赛季的情况,不能用一套数据来量化。我把科瓦奇时代和弗里克时代拆开来写。接下来的这篇文章,在布局上会和之前有所不同。
一 科瓦奇时代:并不非常强的进攻
只看进攻效果的横向比对,若非弗里克时代的拜仁几乎残暴到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科瓦奇调教的进攻姑且可以算差强人意。球队场均2.5个进球与2.09个预期进球放到整季都是德甲最高(虽然比多特蒙德高不了太多)。科瓦奇扶正库蒂尼奥打前腰,本就传递出一个强化地面传切的信号。球队小样本比赛中打出65.12%的超高控球率,且每分钟净控球时间仅2.45次失去球权,前者比弗里克时代高,后者比弗里克时代低,都可以算是德甲最“稳定控球”表现。
高控球率的确可以保证进攻次数积累,从而堆砌出较高的预期进球数。然而问题在于,除去进攻时间超长之外,科瓦奇的拜仁,就再无其他。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将控球转化成射门,每2.43分钟净控球时间射门一次的频率放在整季居然不过德甲第10。很多时候他们会围着对手禁区隔靴搔痒根本不射,然后再莫名其妙地把球打回中圈:
低射门频率并没有起到优化射门选择的效果,其每次射门的预期进球数只是排在德甲第5的0.126,对争冠球队来说并不足够。很多时候科瓦奇会授意球员加快推进和终结速度,但多数情况下,如此尝试都会陷于“简单”而非“简练”,在人数投入过少的情况下仓促完成射门:
(格纳布里射门,预期进球0.02)
为何会出现这种射门又少、机会又差的情况?根源在于,科瓦奇始终优先采用不适合拜仁这批球员的打法。
回看拜仁赛季初的录像,会发现在某些比赛中,拜仁的打法实际上是割裂的,尤其是局势不佳换上穆勒之后,战况会发生很大不同。相较于弗里克,科瓦奇在个人突破方面更加重视。球队在他治下每分钟净控球时间尝试1.85次进攻持球对抗(比弗里克时代多了0.1次);而46.73%的进攻持球对抗成功率更是足称恐怖——放到整季的话,这个数字遥遥领先其他球队,且与第2之间的差距,比第2到第18之间的差距都大得多。有些时候拜仁会在一通闷围后一筹莫展,然后在莱万已经跑出禁区参与传控的情况下,干脆让边锋尝试原地起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