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yyzhibo.cc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现在有3万所足球特色学校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 今年4月,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时代发展,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方式正变得多元化,而教育系统将成为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与此同时,学校体育教学也将发生很大变化,体育竞赛将成为带动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手段。

从1987年原国家教委印发《关于部分普通高等学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至今,普通高校用体教结合的方式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工作已经进行了30多年。王登峰告诉记者,这项工作开始时主要是为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培养人才,而如今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以前我国高水平运动员主要通过体育系统培养。由于文化教育的缺失,很多运动员在退役后存在安置问题。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模式,但在起步阶段主要是为了(选拔队员)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之前在教育系统根本就不搞比赛,没有高水平运动员。体育是什么?就是跑跑跳跳,身体别太差了,运动技能学校根本就不教,也没有正规比赛。”王登峰说。

经过30多年的不断探索,我国高校培养的运动员除了在世界大运会上屡创佳绩,也涌现出了王宇、胡凯、刘天佑、曹逸飞等名将,近年来还有部分大学生球员通过选秀进入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用王登峰的话说:“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天高水平运动队扮演的角色也在改变。不仅仅是体育系统这一套,事实证明教育系统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路也能走通。随着人们对体育认识的改变,我国培养优秀竞技人才的通道也变宽了。”

在教学内容发生变化之后,体育课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也将随之改变,大刀阔斧的学校体育教学和教材的改革正在酝酿之中。“过去的中国学校体育不注重教会运动技能,健康知识也教不全,基本运动技能好多都废了。”王登峰表示,将来的教改,会把这些遗失的技能重新拾起来。

通过体育课要学会什么呢?这包括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再一个就是勤练,我们要求每天锻炼一小时,把过去只针对少数学生的课余训练体系恢复起来,面向所有学生。”

“然后常赛,让竞赛常态化。过去我们说要办高水平运动队,因为平时没有比赛,每年学校的一个运动会也只不过那么有限的几个人参加,其余学生根本就没有参与的兴趣。”

王登峰打比方说,如同学数学要背乘法口诀,上学就得打体育比赛。“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号召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而体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只有通过竞赛才能发挥出来。如果没有竞赛,就没有可能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义务教育阶段如果没有体育比赛,那意味着教育是不完整的。”

  •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YY直播吧所有,如转载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 转载请注明: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现在有3万所足球特色学校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