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七年的時間,拜仁慕尼黑再次出現在瞭歐冠的頒獎臺上。而這一次則是以弗裡克帶隊,面對自己同門的師兄弟圖赫爾帶領的巴黎聖日耳曼。而一開始雙方就為球迷們上演瞭近年來最為精彩的歐冠決賽對攻大戰,而雙方的門將也一度成為瞭本場比賽的主角,而後巴黎青訓出身的金斯利-科曼成為瞭全場的焦點——他在接到基米希的助攻後頭球攻破瞭母隊的球門,並且拜仁也依靠這粒鉆石版的制勝球,俱樂部隊史第六次捧起瞭歐冠冠軍!
歐冠決賽:拜仁1-0巴黎奪隊史第六冠,科曼頭球制勝諾伊爾屢救險
不得不說,身為師兄的弗裡克要比圖赫爾在奪冠經驗上豐富一些,而拜仁在決賽和重大賽事裡的經驗和節奏的把控,都是巴黎聖日耳曼要成為真正的世界級豪門所必須要經歷的道路,這也就是新科歐冠冠軍非常難以出現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對重大比賽的節奏把控,以及球員們能否在丟球或進球後始終保持榮辱不驚的心態,這些因素和老牌豪門終究是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內馬爾全場27次丟掉球權,就更是能夠證明這一點,盡管內馬爾已經不是第一次參加歐冠決賽瞭,但這依然會影響到球隊的佈置和隊員們的心態。
開場:互拼鋒線火力,門神唱主角
在首發方面,拜仁隻切換瞭佩裡西奇和科曼這一個位置,其他沒有任何變動。而巴黎方面或許圖赫爾是考慮到傷愈和狀態的問題,而直接在首發陣容中摒棄瞭蓋耶和維拉蒂,用帕雷德斯、埃雷拉配合馬爾基尼奧斯構建中場。但帕雷德斯和埃雷拉作為同是介於工兵和組織者之間的球員,不論是在真正地給鋒線支持,還是將整體的站位提高,都沒有真正地專業人士做得出色。
在沒有首發維拉蒂的情況下,圖赫爾選擇瞭用三叉戟輪流回撤的方式來為另外兩人提供支持,而這樣馬爾基尼奧斯拖後防守、攻擊手回撤充當十號位的方式,則是類似於構建菱形中場的踢法,在進攻寬度的拉開這個重要方面就顯得並不突出,尤其是面對拜仁兩翼進攻強力的特點來說,圖赫爾的安排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瞭,這也為後來邊路徹底打開局面,基米希助攻科曼破門埋下瞭根源。
能夠看到,圖赫爾在構建巴黎的防守線時,還是會依靠三後腰的平行站位來實現,而圖赫爾在本場比賽中場險些失控的原因,現在並不在於維拉蒂首發與否,而是對比起半決賽中的裡昂,巴黎的前場構建起來的逼搶體系,對於拜仁中後場尤其是蒂亞戈的限制著實做得非常不夠。
當蒂亞戈不再出現重大失誤,他就是拜仁隊中最不可或缺的核心。不僅僅是蒂亞戈不出現失誤,巴黎的前場逼搶比起裡昂的強度來說要小得很多,這就給瞭蒂亞戈非常充足的持球轉移空間,拜仁在攻守兩端的調度壓力就會變得非常小,圖赫爾在僅僅隻有38.4%的控球率的情況下,都沒有能夠讓巴黎的中前場對蒂亞戈形成進一步的限制,即便是在打防守反擊的大背景下,反擊的空間如果能夠像裡昂一般推得再往前一些,或許就是另外一個結局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