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次被对手击中门框,补时阶段丢球后又实现了点球反杀,索尔斯克亚的曼联在本轮英超中十分艰难的取胜了布莱顿。
从比赛来看,曼联的表现要完全落后于布莱顿,球队身体、竞技状态均未达标的情况下,在大部分时间里都踢得较为被动。但是,实实在在的3分以及最后反杀带来的士气提升,是很重要的。
此番的复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曼联进攻推进不力的原因;布莱顿的冲击速度;曼联后点被打爆的原因分析。
详细战报:马奎尔造乌龙拉什福德建功B费点射绝杀 曼联3-2布莱顿
【出场阵容】
布莱顿:1-瑞恩、2-兰普泰、3-本-怀特、4-韦伯斯特、5-邓克、7-康纳利(74’16-贾汉巴赫什)、9-莫派、11-特罗萨德、14-拉拉纳(74’13-格罗斯)、17-阿尔扎特、20-马尔奇
替补未出场:23-斯蒂尔、30-贝尔纳多、33-伯恩、34-维尔特曼、49-默伦比
曼联:1-德赫亚、2-林德洛夫、5-马奎尔、23-卢克-肖、29-万-比萨卡、6-博格巴(64’17-弗雷德)、18-布鲁诺-费尔南德斯、31-马蒂奇、9-马夏尔(90’34-范德贝克)、10-拉什福德、11-格林伍德(82’3-拜利)
替补未出场:26-迪恩-亨德森、24-福苏-门萨、14-林加德、39-麦克托米奈
【被机动性压迫,曼联的问题不仅仅是球员状态】
更好的状态与机动性,这是布莱顿的优势。此番对决,他们将这个优势运用到了极致。
在限制曼联进攻组织上,他们对曼联中卫的逼迫力度并不算大。然后,限制曼联双后腰的接球梳理,最大可能的不让博格巴与马蒂奇完成转身,然后,让曼联在不进行长距离传递的时候,把曼联逼入边路进行抢断。
图1:布莱顿本场比赛的逼抢限制效果组图
在较为关键的抢断、犯规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到,布莱顿在曼联的后场高位作出了极为有效的限制。而且,结合曼联后场右路的丢失球权数据,这一侧成为“重灾区”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曼联的推进十分困难,而且,一旦选择将球分到边路之后,布莱顿的合围力度很大。这时候,曼联需要的不仅仅是中卫的拖后位移,还有后腰、边路进攻手的跑动接应。这个跑动接应到合理位置而不是选择站位等待,十分关键。
但是,曼联做得很差很差。
图2:面对高位逼抢,曼联在边路始终缺乏接应
以本场比赛的第一个丢球为例,肖在边路接球之后立刻陷入到对手的包夹,马奎尔完成大范围转移之后,布莱顿对于万-比萨卡的逼抢十分到位。这时候,曼联的后腰位移速度并不快,博格巴还有一个明显的选定后腰位置后的停顿,而且,格林伍德贴近边线的回撤跑动也不具备接球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