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yyzhibo.cc

我向这位“败军之将”,要了记者生涯中唯一的

作者:白国华

来源:公众号白国华(ID:baiguohua-football),本文已授权转载

81岁的高丰文,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段历程。

看过高丰文执教的人,应该都是40岁往上的“中老年”球迷了。

高老逝世以后,我看一些球迷评论。

“可惜了,从延边出来的名宿。”

“高准翼是不是他儿子?”

纠正一下,高丰文不是高仲勋……

对于我来说,高丰文和他的国家队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因为1989年正是我开始看球的时候,看到的第一支国家队,就是高家军。

2003年,我刚出来当记者的时候,在清远采访,刚好是高指导带领高丰文足校的队伍来集训,我找了个时间去采访他。

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是“圆梦”。

他比我大40岁,他当然不清楚,他当年带领的国家队会用一种悲剧的方式给一个10岁的少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采访完以后,我让他留下了一个签名,这应该是我这么多年记者生涯中个人唯一要的一个签名。回家以后,我把这个签名送给了我的父亲。

对于从50年代就开始看球的父亲来说,高丰文那届国家队未必有特殊的含义,但是拿着这个签名,我的父亲还是若有所思:“那一届国家队,还真是可惜了……”

2019年,我写了一篇文章《梅州足球三十年》,这是我足球记者生涯中最喜欢的报道之一,而勾起我的创作意图的,恰好就是1989年这个年份,那一届国家队中,来自梅州有四名国脚,谢育新、张小文、郭亿军和伍文兵,而他们又都来自梅州兴宁。

同一届国家队,一个县,四名国脚,这是梅州足球最后的辉煌,加上麦超、吴群立、那也是广东足球最后的辉煌。

追根溯源,还得感激当年高指导的国家队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中国足球,从来不乏“败军之将”。

高丰文,就是这样的一个“败军之将”,1989年,他率领的中国国家队在新加坡的狮城六强决战中,遭遇著名的“黑色三分钟”,一年后,在北京的亚运会上,中国队又被泰国队爆冷,挡在四强之外。

这两场败仗,让高丰文1987年率领国家队进入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史无前例的功绩,黯然无光。

就差三分钟,高丰文就能带领中国队进入世界杯,加之此前奥运会的突破,高丰文几乎可以成为中国足球教练第一人,然而,天堂地狱仅仅一线之间。

亚运会失利以后,高丰文离开国家队,时年51岁。

关于高丰文1987、1989、1990年,奥运会、世界杯、亚运会这三大战役的跌宕起伏,功过得失,我不想费笔墨去多写,毕竟余生也晚,后生小子去说当年之事,那是不尊重历史,不过,恰好手头有资料,所以我把当时的一些报道摘录了下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阅读。

  •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YY直播吧所有,如转载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 转载请注明:我向这位“败军之将”,要了记者生涯中唯一的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