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公兵、吴书光)随着中超半决赛首回合28日开赛,本赛季中超联赛即将收官。在三个多月时间里,联赛总体运行平稳,防疫措施得当,不过涉及多名裁判的争议判罚还是成了话题中心。
中国足协裁判部人士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裁判工作的确有待改进,未来将大力培养本土裁判,完善选材机制,统一判罚尺度,拟建立裁判工作对外发布机制。
疫情下的挑战
受疫情影响,2020赛季中超以赛会制形式举办,赛程压缩,给裁判执法工作带来挑战。
该人士说,挑战表现为:一是裁判没有条件进行系统训练、培训,从疫情暴发到中超开赛,基本所有裁判连训练场地都无法保证,都是靠在家训练保持身体状态。从去年联赛结束到今年7月末开赛,8个多月没有比赛锻炼机会。绝大多数中超裁判不是职业裁判,都是在本职工作之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裁判工作。二是由于疫情没法聘请欧美高水平裁判来华执法关键比赛,加上赛程压缩,球队对每一场比赛结果都格外重视,尤其是第二阶段采用双回合淘汰赛制,更是给裁判执法带来很大挑战。三是近年来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每年都对《足球竞赛规则》进行较大改动,各国联赛在实施新规则时都遇到困难和争议,就连英超和意甲也面临俱乐部和社会对裁判工作的质疑。
该人士表示,必须承认,由于各种原因,中国足球裁判整体业务水平距离世界和亚洲先进水平尚有差距。
争议判罚处理机制
据介绍,对球队和社会反响较大的判罚,中国足协的评议步骤如下:一是对没影响得失分的判罚,一般由当值裁判监督组织裁判组进行内部评议,形成一致意见后在赛区大组总结时进行分析说明。二是对影响得失分且外界反响较大的判罚,裁判监督先组织裁判组进行内部总结,汇报给协会裁判部,后者再组织赛区所有裁判监督进行评议,如果裁判判罚依据充分、事实清楚,则一般无须提交足协裁判评议组。如果内部意见不统一,且社会反响很大,则在裁判部组织下,将争议视频提交足协裁判评议组做最终认定,评议组由退役的前国际级、国家级裁判组成,具有丰富实践能力和理论基础。
在上述机制下,针对鲁能和华夏争冠组排名赛首回合,鲁能球员费莱尼进球被吹无效的判罚,评议组给出的结论是——错判。
裁判部人士说:“当值裁判当时在两个球员身后,看到费莱尼跳起来有一个压人动作后鸣哨,但没想到球进了。按照规则,鸣哨后再进球VAR无法介入。评议组认为费莱尼的动作属合理范畴,这是一个错判。”
另据介绍,每一场比赛主裁判与助理裁判、VAR的音视频对话会存储在云端,可随时调取。对错漏判的内部处罚包括停哨1至3场、4至8场、降级、取消裁判资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