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足球从来没有平静过。关于中和的争议,巨星外援,著名教练的离职,还没有结束,一波又一波的欠薪意外而来。据白国华、米露等众多体育记者介绍,天津泰达、重庆两个中超球队已经拖欠半年多。
记者白国华微博截图
中超球队就是这样,中国A队和中国B队的生活状况更不乐观。尤其是中国甲新军淄博蹴鞠拖欠工资危机更为严重。俱乐部官方微博已经成为许多玩家追逐薪水的场景和国内社交媒体新浪微博的热搜。
淄博蹴鞠官方声明,图片来自淄博蹴鞠官方微博
玩家官方微评论区薪资场景
大量俱乐部拖欠工资再次将中国足球俱乐部乃至中国足球推到舆论的前沿。如果拖欠工资危机得不到有效解决,下一步就是死灰复燃的退社。
拖欠工资危机从何而来?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该何去何从?
盲目的军备竞赛会带来不好的后果
中国俱乐部拖欠工资和破产,这几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曾经厦门蓝狮和成都谢菲尔德联队因为管理不善而退出。但当时中国足球的投资环境还是比较理性的。所有这些都始于20世纪10年代的军备竞赛。
在本轮军备竞赛中,广州恒大先后购入康卡、穆里奇、吉拉迪诺等球星;此后,上海滩先后购买了奥斯卡、胡尔克和安纳托维奇等人;河北华夏幸福先后获得拉维奇、葛维诺、马斯切拉诺等球星;天津全健(天津天海,解散)先后收购伍尔兹尔和帕托。大连这边(大连本地人)时间仓促,甚至引进了马竞的盖坦和卡拉斯科,还有后来的哈姆西克等人。
奥斯卡金像奖
到2019年,不仅中超,中国A也要疯了。当年志在赶超的青岛黄海,为了壮大实力,高价收购了亚亚·图雷。
他们通过购买大牌外援的军备竞赛,给这些俱乐部带来了大量的广告赞助收入和电视转播收入。尤其是广州恒大,不仅在中超夺冠,还通过军备竞赛在亚冠和世俱杯发挥实力。
然而,这种军备竞赛带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球员工资高导致联盟烧钱越来越多,母公司和投资人压力翻倍。2018年,支持一支中国B队需要3000万,而这支球队可以支持一支10年前的中超球队。
中国B还是要花3000万,何况中国A和中超。【/s2/】据部分媒体消息,2014年河南建业成功保级投资2亿多元。在2018赛季,想要在中超保级,至少要投入5亿。冠军队需要15亿。
河南建业的老板胡葆森,长期以来一直是河南建业的小企业,年投资超过2亿元
如此沉重的投资压力已经压垮了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和投资者。拖欠工资和解散的浪潮开始到来。比如2019年延边富德解散。
疫情的到来加剧了拖欠工资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