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李铁的国家队在12强赛首轮0-3负于澳大利亚。
从前15分钟较为出色的攻防表现,到3分钟内的连丢2球,国足瞬间被对手打懵。李铁在完成纠错换人后,国足下半场开局的表现有过提升,但是在澳大利亚针对性的高位逼抢与攻守转换冲击下,国足不仅丢掉了反扑的机会,反而被对手再进一球。
关于李铁首发布局与临场调整的优劣,在赛后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尤其是于大宝的首发,以及归化球员阿兰、洛国富为何没有获得登场机会,成为李铁被质疑的焦点。
【闪光表现】
40强赛里,面对实力不及自身的对手,国足的高位逼抢以及快速的攻守转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这是李铁在对阵澳大利亚时将阵型前提的关键。考虑到澳大利亚队抵达时间较晚、合练缺失的实际情况,这也让国足可以利用这种部署,去抢开局。
以分割对手阵型作为主要目的的高位逼抢,确实让国足在开局阶段破坏了澳大利亚的后场组织。比如,前5分钟国足逼得了5次前场界外球机会,以及让澳大利亚队的5次后场长传只成功了1次。
这样的抢开局迫使澳大利亚无法有效地完成组织传递,国足的初始战术取得了效果。在双方阵线拉开的情况下,即便是国足处于防守状态,也能通过逼抢拼下球权,从而获得推进作业的空间。
图2:阵型拉开之后,国足的推进一度十分流畅
面对澳大利亚的长传失败,国足完成在后场的对抗断球后,就能以上图中的这种套路完成配合推进。整体进攻较为流畅,也能不断形成射门机会。
【中卫隐患】
唐淼的伤缺,李磊的伤势未愈,让40强赛已经固定下来的首发后防必须做出调整。于是,李铁大胆变招,拆开了蒋光太与张琳芃的这对主力中卫搭档,选择了于大宝。
身体素质最好的蒋光太提供对抗,具有出球能力的于大宝进行补漏协防,这是一个理论上较好的选择。在高位应对澳大利亚长传时,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后防的安全。
图3:蒋光太与于大宝在开局阶段的防守职责十分明确
但是这个理论上的比较好的中卫组合,李铁此前并没有在正式比赛中使用过。
这不仅造成了俩人的默契度不足,而且老将于大宝如今身体机能下滑,很容易出现对抗不足与选位疏忽的问题。在国安队友张稀哲分不清“敌我双方”,拿球就给澳大利亚,冠军队长吴曦化身小透明的前提下,袋鼠军团果断选择把阵型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