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时间10月9日,NBA总裁亚当·萧华飞抵上海。据他此前在东京接受采访时提到,本次中国之行他将与中国方面的有关人士会面,这样的直接对话,也被很多人视作由“莫雷事件”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在短时间内得到相应解决的最后希望——当然,截止目前,并没有任何乐观的声音传出,NBA赛事直播在中国的恢复依旧遥遥无期,双方的矛盾仍没有任何回转的余地。
与此同时,同一天在美国本土,被无数球迷视作智慧化身的波波维奇,则对亚当·萧华本人进行了大篇幅的赞美,在他看来:无论是在纽约亲自下场参加支持LGBT的游行运动,还是当初处理快船老板唐纳德·斯特林的事件,乃至于本次莫雷事件,萧华都表现得像一个出色的领袖。
当然,和萧华一样,波波维奇也表达了对“言论自由”的支持。
一夜之间,中国球迷对波波维奇的态度也出现了巨大的两极分化,一部分表示要和老爷子就此别过,另一部分则试图解读他的发言,想要从中分析出相对积极的内容。但其实,波波维奇还是那个波波维奇,他和过去并无任何不同。
但他或许说错了一件事:那个支持LGBT、痛打种族歧视的亚当·萧华,在本次面对一个国际化问题时,他的表现距离一个“真正出色的领袖”还差得远。
作为全世界影响力最大、商业化价值最高的体育联盟之一,亚当·萧华与整个NBA联盟,在对待本次事件时都暴露出了极其稚嫩与软弱的一面。或许他们也受到了来自美国方面民意与舆论的裹挟,但NBA的处理本该表现得更加出色,不论是遵循国际惯例还是照章办事,他们其实都可以干净利落地迅速消除影响。
很显然,NBA在成立初期并不是一个打算要面向国际的组织,这一点仅仅从它的名字“国家篮球联合会(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之中就能窥得一二。
但因为篮球运动通过百年发展走向了全世界,而NBA在竞技水准上毫无疑问地代表着世界最高水平,所以从1984年大卫·斯特恩上任开始,这个联盟就开始不断在海外拓展版图,包括近日以来,斯特恩1989年在央视传达室苦等中央电视台领导的故事也被不断提起。
经过30年时间,NBA的全球化成果堪称世界职业体育联盟之翘楚,尤其是它在中国市场所取得的成功,甚至可以这么说,任何一个体育联盟,在本土以外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未曾取得过NBA在中国这个级别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