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於葡萄牙,成名於英格蘭,在西班牙達到巔峰的C羅是足球史上最頂級的射手,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年輕時候的克裡斯蒂亞諾也並非是那個視進球如草芥的超級射手,ESPN就盤點瞭這位天皇巨星的進化史。
1.職業生涯早期(2002-2006)
C羅17歲的時候就在葡萄牙體育上演職業生涯處子秀,在歐聯杯主場對陣遊擊隊的時候他下半場剛開始便被換上場。從當時的畫面來看,那時的克裡斯蒂亞諾還比較瘦弱,是個瘦高個,球衣穿在他身上顯得特別寬松。
葡萄牙體育也知道他們挖掘瞭一個瞭不得的好苗子,但出於經驗球隊也不敢太過重用年輕球員,怕他心理承受不瞭。當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不知道如何最大程度的發揮C羅的作用。
當時大傢的焦點都聚焦在他最突出的能力上:手腳長、速度快,過人王。其它的素質都還有待發掘,但這三項算是這位新秀的天生本事。在青年隊時C羅更多踢的是中路的位置,但被提拔到一線隊後這位小將卻被主教練放到瞭邊路,所以他過人王的名聲漸起。
具體的方針就是:給他空間,由他馳騁,讓他自由呼吸。
現在球迷們都知道當初弗爵也是如何下定決心要簽下C羅的故事瞭,那是2003年8月曼聯和葡萄牙體育的一場熱身賽,當時連小小羅這個稱號都沒有的克裡斯蒂亞諾一戰成名。但其實在此之前曼聯球探已經對他考察瞭一段時間,本來是打算先買斷然後繼續租借回葡萄牙,但當弗格森親眼看到他比賽的時候爵爺下定決心:現在就要帶走他!
當時阿森納、瓦倫西亞、巴塞羅那等俱樂部都有意簽下這位小將,最終被曼聯捷足先登。是的,C羅梅西本有可能當隊友,而不是互為瑜亮相爭多年。
抵達英格蘭後C羅接過瞭貝克漢姆的7號球衣,這也足見主教練對他的信任和看好。當時的葡萄牙人還是一塊璞玉,到瞭新的環境大傢都鼓勵他表達自我,當然最重要的是用他那出色的速度和盤帶幫助曼聯擊敗對手。
他那讓人眼花繚亂的跑動通常始於邊路,然後遍佈全場,不過剛開始的時候曼聯7號喜歡低著頭帶球,所以經常忽視隊友跑位,錯過最佳傳球或者射門的時機。實際上在C羅自傳裡也談到過他當初踢傳統邊鋒的這段日子,不少隊友對他表達瞭不滿。“為什麼他不抬頭觀察一下呢?”加裡-內維爾每次看到C羅過多盤帶然後錯失機會時都會如此感慨。
當時對此最為惱火的是中鋒范尼,荷蘭人常常是跑到瞭空位但球就是不傳過來。要知道之前跟他搭檔的可是天下有數的傳中好手貝克漢姆,從小貝到C羅,對這位禁區之王來說,差距有點大,尤其是他這種需要喂餅的前鋒。